区分模拟量输入模块(AI)和输出模块(AO),核心是从 “信号流向”“功能用途”“硬件标识”“接线方式” 四个维度判断,结合工业场景中 “信号采集” 与 “设备控制” 的本质差异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拆解:
一、核心判断依据 1:信号流向(最本质区别)
模拟量模块的 “输入” 和 “输出”,本质是信号在模块与外部设备间的流动方向,这是区分两者的根本:
二、核心判断依据 2:功能用途(结合外部设备)
模块的类型需与 “配套的外部设备功能” 匹配,通过外部设备的作用可反推模块类型:
模块类型 | 配套外部设备(核心特征:“产生信号” 还是 “接收信号”) | 典型工业场景 |
---|---|---|
输入模块(AI) | 传感器、变送器(产生模拟量信号,无执行动作) | 1. 温度传感器(PT100)测水温; 2. 压力变送器测管道压力; 3. 液位变送器测水箱液位 |
输出模块(AO) | 执行器、控制器(接收模拟量信号,需执行动作) | 1. 电动阀门定位器(按信号调节阀门开度); 2. 变频器(按信号调节电机转速); 3. 伺服驱动器(按信号控制轴运动) |
简单口诀:“接传感器 / 变送器的是输入,接执行器 / 变频器的是输出”。
三、核心判断依据 3:硬件标识(直观识别)
模块的外壳、型号、端子图会明确标注 “输入” 或 “输出”,这是最直接的判断方式:
1. 型号标识(厂商通用规则)
主流厂商(西门子、施耐德、三菱、罗克韦尔)的模块型号中,会用字母或数字明确区分 AI/AO:
2. 外壳标注(端子旁文字 / 图标)
模块外壳的端子排旁会直接标注 “输入” 或 “输出” 相关文字 / 符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