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菱 Q 系列 PLC 作为非标非标设备(如自动化生产线、专用机床、检测设备等)选型需结合设备功能需求、I/O 点数、控制复杂度、通信扩展等核心要素,兼顾性能、成本与可扩展性。以下是详细的选型步骤和方案:
一、明确非标设备的核心需求
选型前需梳理设备的控制目标,关键信息包括:
二、Q 系列 PLC 核心组件选型
Q 系列采用模块化结构(电源、CPU、I/O 模块、特殊功能模块),需按层级选型:
1. CPU 模块选型(核心)
根据控制规模和功能需求选择 CPU,主流型号及适用场景:
| CPU 型号 | 适用场景 | 关键参数(参考) |
|---|---|---|
| Q03UDVCPU | 小型非标设备(I/O≤256 点,无复杂运动控制) | 程序容量 32k 步,扫描周期≤0.1ms,支持基本通信 |
| Q04UDVCPU | 中型设备(I/O≤512 点,带少量运动控制或模拟量) | 程序容量 64k 步,支持 CC-link、以太网 |
| Q06UDVCPU | 中大型设备(I/O≤1024 点,多轴运动控制、复杂算法) | 程序容量 128k 步,支持高速计数、PID 同步 |
| Q13UDVCPU | 大型设备(I/O≤2048 点,多总线通信、冗余控制) | 程序容量 512k 步,支持热插拔、冗余电源 |
选型原则:
2. 电源模块选型
电源模块为 CPU 和 I/O 模块供电,需根据总功耗选型:
3. I/O 模块选型
按信号类型选择数字量、模拟量模块,优先考虑点数匹配和接线方式(端子台 / 插头式):
| 模块类型 | 推荐型号(示例) | 特点与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
| 数字量输入(DI) | QX40-S1(16 点,DC24V) | 16 点一组,漏型输入,适合按钮、传感器 |
| 数字量输出(DO) | QY40P(16 点,DC24V,晶体管) | 16 点晶体管输出,高速响应(0.1ms),驱动电磁阀 |
| 模拟量输入(AI) | Q64AD(4 通道,4~20mA/0~10V) | 4 通道通用输入,12 位精度,适合温度、压力采集 |
| 模拟量输出(AO) | Q62DA(2 通道,4~20mA/0~10V) | 2 通道输出,控制变频器、比例阀 |
选型技巧:
4. 特殊功能模块选型(按需添加)
根据设备特殊需求选择,常见模块:
| 功能需求 | 推荐模块型号 | 用途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运动控制(脉冲) | QD75P4(4 轴脉冲输出) | 控制 4 轴伺服 / 步进,支持插补、回原点 |
| 运动控制(总线) | QD77MS4(4 轴 CC-link IE Field) | 通过总线控制伺服(如三菱 MR-J4-B),减少布线 |
| 高速计数 | QD62D2(2 通道,100kHz) | 采集编码器脉冲,计算速度 / 位置 |
| 通信扩展 | QJ71E71-100(以太网模块) | 支持 Modbus TCP、EtherNet/IP,连接触摸屏 / 上位机 |
| 现场总线 | QJ61BT11N(CC-link 主站) | 连接 CC-link 从站(远程 I/O、变频器) |
| 温度控制 | Q64TD-GH(4 通道温度模块) | 直接采集热电偶 / PT100,实现 PID 温度调节 |
5. 扩展框架选型
Q 系列通过扩展框架安装模块,根据模块数量选择:
三、典型非标设备选型案例
案例 1:小型检测设备(如产品尺寸检测机)
案例 2:中型装配线(4 轴伺服定位,带 3 台变频器)
四、选型注意事项
总结
Q 系列 PLC 选型的核心是 “按需匹配”:先明确设备的 I/O、运动、通信需求,再依次选择 CPU(决定性能上限)、电源(供电保障)、I/O 模块(信号接口)、特殊模块(扩展功能),最后通过框架整合。小型设备追求性价比,中大型设备注重扩展性和稳定性,同时预留余量应对后期调整。

